医疗服务
40℃+高温来了!注意这种症状,致死率超50% 湖北省气象台 2025年07月03日14时46分发布 高温橙色省级预警: 预计7月4日白天,除神农架和恩施高海拔山区外,我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5℃以上,其中十堰、襄阳、随州、宜昌、孝感、仙桃、武汉、鄂州、黄冈、黄石、咸宁可达37℃以上,局地40℃以上,请注意防范。   高温天气来袭,谨防中暑 尤其警惕热射病 热射病发病快 从头晕到昏迷可能只需10分钟! 而且死亡率超过50% 50周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甚至达到70%~80% 因此要牢记热射病防治 “8-4-6黄金法则” 2025/07/07 MORE
关注!预防登革热健康提示!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、“三痛”(剧烈头痛、眼眶疼痛、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)、“三红”(面部、颈部和胸部的潮红)及眼结膜充血。多流行于夏秋季,与伊蚊孳生有关。   目前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,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染给人类。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,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,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。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该病。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,主要来源国为缅甸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、泰国、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 2025/05/27 MORE
警惕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简称“发热伴”)已进入了高发季节。户外游玩、劳作时一定要警惕山坡、草地、菜园、灌木丛中潜伏着的蜱虫。如果被蜱虫叮咬了,紧急处理是关键,我们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和紧急处理步骤。 一、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?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,以发热、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,常伴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高龄、免疫力低下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易于转为重症甚至死亡,应及时就医。这种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,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。   2025/05/27 MORE
外出踏青请警惕舌尖上的"致命诱惑"——4月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示 春季万物复苏,随着气温回升和春雨滋润,山林间野生蘑菇开始进入生长高峰期,它们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悄然萌发,我们郊游踏青时偶遇的概率骤增。这些看似寻常的菌类中,暗藏着多种有毒蘑菇。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也常被称为“舌尖上的生死劫”。 几种常见的致命毒蘑菇举例 01大青褶伞 为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菌种。菌盖表面具有蛇皮状鳞片,菌褶初为白色后转青灰,常见于城市公园、草坪和花盆。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,包括频繁地上吐下泻,往往在误食几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,严重时也会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。   02灰花纹鹅膏菌与裂皮 2025/05/16 MORE
五一假期,出行或跨境旅游, 如何预防猴痘? 五一假期将至,人员流动频繁、外出旅行和聚会活动增多。202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提示需提高防范意识。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。猴痘病毒分为两个进化分支:分支I和分支II。两个分支又分为Ⅰa、Ⅰb和Ⅱa、Ⅱb亚分支。 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、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。既往猴痘疫情主要在非洲地区流行,2022年后逐渐扩散至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。2024年7月开始,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从刚果(金)逐步向周边国家扩散,造成持续性社区传播,并通过国际旅行逐步输入至非洲其他国家及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 2025/04/30 MORE
1 2 3 4 5 6 ... 26 27 转到
为保证浏览体验,建议使用主流浏览器(谷歌浏览器/360极速浏览器等)